7月3日下午,我院在物电楼205会议室举行了“2021年度高级别科研项目研讨会”,莅临本次论证会的专家有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高克林研究员、湖北大学原副校长顾豪爽教授、武汉工程大学原副校长汪建华教授。副校长马志斌全程参与了本次研讨会,出席本次研讨会的还有yl23455永利首页欢迎您院长兰智高、副院长徐火希以及十余位青年博士。会议由院长兰智高主持,副校长马志斌致欢迎辞。
兰智高院长首先简要介绍了莅临本次论证会的三位专家,对三位专家的科研业绩给与了高度评价。副校长马志斌代表学校对三位专家来校指导工作表示热诚欢迎和衷心感谢,指出了项目论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对我院科研工作提出了殷切希望。
我院五位青年博士就当前研究课题向三位专家做了汇报,汇报课题分别为:杨树林,双金属共掺杂氧化物纳米带的室温氢敏性能及其光诱导增敏机制研究;刘华忠,掺杂改性及与碳基材料复合的六方氮化硼纳米膜材料吸附储氢性能研究;谢玉林,自旋轨道耦合对低维卤化物钙钛矿电输运影响机理研究;陈时勇,高能重离子碰撞中喷注内部结构的研究;余洋,基于偏振LIBS的植物油中磷的光谱偏振机理及定量检测研究。高克林研究员、顾豪爽教授和汪建华教授从专业的角度对这五位博士的研究进行了点评,并给出了针对性的意见。在座青年博士就如何开展课题研究、如何撰写高质量项目申报书等问题与三位专家进行了充分交流。马校长总结说:“三位专家跟青年教师的交流,给大家传授的不仅是课题研究与项目申报技巧,更重要的是如何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如何更好地开展今后的科研工作,并再次向三位专家表示衷心地感谢”。
高克林,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曾先后在美国华盛顿大学、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访问和合作研究,先后担任中国计量测试学会时间频率专业委员会委员、《物理》杂志编委、《现代物理知识》杂志编委,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要从事单离子光频标与囚禁离子精密谱研究,主持和参加了国家攀登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基金、重点基金、青年基金和面上基金以及中国科学院创新方向性重大、重点项目等二十多项课题。2005-2010年被科技部聘为“973”计划— “原子频标物理与技术基础”项目首席科学家;2012-2016年,被科技部聘为“973”计划—“光频标的关键物理问题及技术实现”项目首席科学家,2017- 2021年被科技部聘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精度原子光钟”项目首席科学家。研究成果发表在 Physical Review A、Physical Review Letters等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上。获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次,获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
顾豪爽,湖北大学原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电子材料与器件专业工学博士,曾先后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访学,先后担任过中国物理学会电介质专委会委员、湖北省物理学会副理事长、湖北省氢能源安全检测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要从事新型敏感材料与器件、铁电压电材料与器件等领域的研究工作。近年来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提出铁电氧化物纳米材料的取向-附生生长机制,揭示无铅压电纳米材料性能调控微观机理,提出“低维氧化物纳米材料室温氢敏新机制”,发展了“室温半导体氢敏材料”、“低功耗氢气传感器件”和“氢能安全智慧物联系统”,对推动半导体氢气传感器件在氢能领域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先后主持863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计划培育项目、面上项目多项,在Chem. Rev., Adv.Mater., Nano Energy,等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获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3次,三等奖1次,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次。
汪建华,武汉工程大学原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博士,曾担任武汉工程大学“材料学”省级重点学科责任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材料物理与材料化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力学学会等离子体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电子学会微波化学委员会理事,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杂志编委,是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湖北省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长期从事等离子体技术及应用研究、新型大功率高稳定度微波源的设计与应用、光学金刚石膜及金刚石涂层制备、纳米碳管电极集成及相关性能研究、微流控技术及应用研究以及微波技术应用研究等,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低温等离子体技术与新材料”学术队伍。承担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湖北省自然基金重点项目以及企业合作开发项目多项,“高场静磁装备设计理论和关键技术及应用” 获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复杂磁场分布的高热容与热导无液氦超导磁体技术”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其他省部级、行业协会奖励4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60篇,其中SCI:53篇,EI:36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项,出版专著1部。